近日,记者走进皖北煤电集团五沟煤矿,只见井口、井下工作面、运输巷等场所随处可见职工全家福照片、平安吉祥物等,照片里的一张张笑脸,像一句句嘱托,时刻提醒着职工注意安全。
这是安徽省煤矿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以煤矿安全教育培训、智能化建设等为抓手,常态化开展优秀安全文化建设调查研究,推广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先进经验,涌现出一批安全生产周期长、安全管理效果好、安全文化建设优的煤矿。
推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
在淮北矿业集团,“生命至高无上、安全永远第一、责任重于泰山"的安全核心理念早已深入人心。
在安全管理方面,淮北矿业集团坚决做到“三让四停”,即产量让安全、进尺让安全、效益让安全,停头、停面、停矿井、停干部。在技术管理方面,该集团坚持32字设计原则,即全资源、大联合、盯中心、利治灾、顺断层,先区段、后系统、平直简、一次设计、分步实施。
日常工作中,淮北矿业集团通过组织安全理论学习、安全形势任务宣讲、安全培训等,持续宣贯安全理念;编印安全文化手册,精准诠释要义,深化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知;通过开展安全文艺小分队下基层、巾帼协安慰问、亲情嘱安、安全心理疏导等活动,用心用情讲好安全故事。
面对点多面广战线长、条件复杂困难多、灾害升级难治理等困难,准河能源集团张集煤矿坚持安全文化引领,落实“树榜样 立标杆”“重警示 知敬畏”“进班前 讲安全”“办活动 聚人心”“进宿舍 送关怀”五项举措,全面深化细化具体化安全宣传教育工作,增强安全意识,筑牢思想防线。
张集煤矿领导每周深入管内班前会不少于1次,明确职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;机关科室人员进班前常态化开展安全形势动态、安全系列文件精神宣传,并结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及典型“三违”,把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说清楚、讲明白,让职工进一步绷紧安全弦。
规范操作,消除不安全行为
安全文化不仅是墙上的标语,更是干部职工每一次规范管理和操作的肌肉记忆。
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把干部规范管理、职工规范操作作为消除不安全行为的“良药”。
一方面,淮北矿业集团严抓干部规范管理,制定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十条红线等制度,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红线意识,严惩领导干部违章指挥,同时深入推进“工人违章干部反省”,对“三违”问题较多的分层级反思原因、吸取教训,严格落实整改防范措施。
另一方面,淮北矿业集团严抓职工规范操作,教育和引导职工自觉执行班前礼仪、井口安全宣誓等要求,不断深化固化“手指口述”安全确认、“3+1”岗位操作卡等内容,时刻提醒职工按章操作;用好视频监控,认真落实五级视频筛查机制,及时发现纠偏不安全行为,加大视频反“三违”力度,促进生产现场全过程“阳光作业”。
五沟煤矿加强推动岗位规范操作标准,制作岗位规范操作标准手册(卡片)3400张、安全生产岗位清单“明白卡”2661张;举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岗位规范操作标准描述大赛,要求各岗位工种做到全员参与、人人过关,对表现优秀的469名岗位工种人员进行表彰,进一步激发职工学标准、用标准的积极性。
张集煤矿细化现场操作安全范本,明确“三个不干”,即信号、视频不清晰不干,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干,安全环境确认不到位不干;坚持“三个原则”,即能用机械不用肢体,能远距离不近距离、能低操作不高操作;重视“三个风险”,即起吊拉拽就是风险、带压操作就是风险、与铁器打交道就是风险。近三年来,该矿典型“三违"数量累计下降25.7%。
织智慧之网,让隐患无所遁形
在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,安徽省煤矿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人,以智慧之网让隐患无所遁形。
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按照“顶层设计、稳步推进,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要求,逐步实现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智慧化,全面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矿井。
近年来,杨柳煤矿先后建成54个智能化项目,构建了万兆工业网络、GIS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,推进5G+智能化采掘、无人驾驶、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,建设综合自动化平台,实现采掘系统少人化、主运和辅助生产无人化、安全管控联动化、信息系统集成化,固定岗位实现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。
杨柳煤矿在安全生产、智能化建设、节能降耗等关键任务中,设立党员责任区、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突击队,引导党员迎难而上、改革创新。
张集煤矿以全省智慧矿山示范矿井建设为抓手,全力推进机械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和信息化,先后投用1.0版、2.0+版智能化采煤设备,实现地面或井下一键启停采煤工作面所有联动设备。
另外,张集煤矿大力推广“四流分离"应用系统,建成投用井下有轨电车、单轨吊、架空乘人装置等网络化系统,真正实现“人流、车流、煤流、物流"动态分流,保障了生产安全。
(转自《中国煤炭报》2025年9月9日第3版,记者程璐)